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国宝级天籁天后。
着名女中音歌唱家,国家一级演员,全国青年歌手大赛、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获奖歌手。现为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独唱演员。
上天赐给她纯净圆润的歌喉,大漠草原给了她悠扬嘹亮的长调牧歌,她就将它深深地收植在心中。
阿拉坦其其格生于1955年, 从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被老师抱上舞台,到十几岁参加当地乌兰牧骑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,再到今天成长为一名受人们喜爱的女中音歌唱家,算起来她的艺龄已经有40年了。阿拉坦其其格现在是中国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的歌唱演员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、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,国家一级演员。在这40年的从艺生涯中,她把自己挚爱的长调艺术带到世界各地,不遗余力地向人们介绍着这极具蒙古民间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瑰宝。
而提到阿拉坦其其格的长调,就不能不提到她的保留曲目《金色圣山》,在它背后隐藏着一个有关她家祖孙三代的一个真实、感人的故事。还在襁褓中,妈妈动听的歌声就陪伴她入眠、嬉戏、快乐的成长,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《金色圣山》,小阿尔坦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。成为一名歌唱家之后,母亲才向她讲述了有关这首歌的故事。那是1944年,母亲也只有8岁,她的妈妈(也就是阿尔坦的姥姥)告别了丈夫和三个年幼的孩子,回乡探望自己生病的姐姐。谁知道正赶上蒙古独立,正身处蒙古边境一边的姥姥只好随当地的牧民被迫向北迁徙。就这样,一条无形的边界线隔开了一家人。开始两边还常有书信往来,得以互报平安。可到了“文革"期间,由于社会的动荡,竟连这仅有的联系方式也中断了。从8岁就离开了姥姥的母亲惟一记得的就是从姥姥那里学会的这首《金色圣山》,每当唱起它,便又会回想起母亲的疼爱,想起一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……对亲人的思念、关切更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阿尔坦的歌声中。然而,故事并没有结束。随着国家形势的不断改善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阿尔坦奇奇格的艺术道路也越走越宽。她演唱的歌曲开始通过内蒙的电台、电视台广为传播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电波竟然跨越了国境传到了蒙古,传到了姥姥耳中。听到收音机里传来自己年轻时常唱的旋律,与亲人失散多年的姥姥似乎看到了希望,又向国内发出了寻亲的讯息……就这样,在长调动人的歌声中,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的一家人又得以重逢了。
有了这样的情缘,每当阿拉坦其其格谈起长调,自然有着别样的体味。她总是说,长调是地地道道蒙古人的东西,别的民族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音乐。是辽阔的大草原赋予了它悠远、粗犷的旋律,是草原上的牧民赋予了它深情、豪迈的性格。